古代如何鉴定亲子
在古代是如何鉴定亲子关系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4个关于古代鉴定亲子的手段,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如何鉴定亲子1
手段一“亲情法”―凭借测试情感反应探求真情
现代常上演的“夺子大战”,在古代亦常发生,由于没有DNA这类高科技鉴定手段,要想弄清孩子的血缘关系颇为困难,但古人也有自己的办法,常从“人之常情”中寻找蛛丝马迹。
西汉时,颍川(今河南禹州)有个大户人家,兄弟二人住在一起,兄弟俩的媳妇都怀了身孕。哥哥的媳妇流产了,却隐瞒了实情,将弟媳妇生的子抢为己有。官司打了三年,也无法决断。此事原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曾任过汉宣帝丞相的黄霸听说后,决定进行亲子鉴定。其方法是,叫人把孩子抱到大堂上来,让妯娌俩抢孩子,谁抢到归谁。嫂子用力抢孩子,弟媳则怕弄伤孩子,表情悲伤。见到此景,黄霸作出了鉴定:孩子系弟媳妇所生。黄霸的理由很简单,“汝贪家财,固欲得儿,宁虑或有所伤乎?”
这种从伦理、亲情角度进行亲子鉴定的方法,一直为后世官员所采用。如北魏年间,李崇任扬州(治所在睢阳)刺史时,也曾使用过类似方法,判断“争子案”。
北史・李崇传记载,当时,一位叫苟泰的人丢了3岁大的儿子,后在叫赵奉伯的人家里发现了孩子。但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都有邻居可以证明,郡县无法定案。李崇接案后,将小孩与两家隔离几天,之后突然派差员到两家报信,称孩子暴而死,让领回去埋葬。苟泰听说后,悲痛不已,赵奉伯却一点也不悲痛,只是感叹一番。就此,李崇鉴定孩子是苟泰的,“遂以儿还泰”。
此事曾被后晋和氏父子所编的疑狱集收录,成为古代亲子鉴定的经典案例之一。
手段二“常理法”―在常识常理中发现是与非
“不合常情”,是亲情法亲子鉴定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古代的亲子鉴定案处理中,与之相对应的“不合常理”,则是古代亲子鉴定的又一手段。
北宋时,李南公任长沙县知县,有个寡妇带着儿子改嫁。七年后前夫家族来人,要接回儿子。此妇人不让,称孩子不是前夫的儿子。李南公接了这个“夺子案”,仅问了两句话,就了断了这桩官司。
宋史・李南公传记载,李南公句问:“孩子几岁了?”前夫家回答,孩子9岁,女人则说孩子7岁;第二句,“孩子换齿了么?”女人说去年已换。就此,李南公认为孩子是前夫的血脉。李南公凭什么作出此鉴定?其依据是子一般8岁换牙的常识,“男八岁而龀,尚何争?”意思是,子8岁才换牙,你还争辩什么呢?
明史・鲁穆传所记载的“儿似归产”案,也很有代表性。鲁穆任福建佥事时,有个叫周允文的人早年无后,将侄子过继为子,后来其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周允文死后,侄子想独霸家产,硬说妾生的孩子不是叔叔的亲儿子,要赶走妾母子。
鲁穆接到妾的状子后,把周家的族人全召来,又悄悄地把妾生的儿子放在一些小孩当中,让他们辨认谁像是周允文的儿子,大家都指那妾生的孩子。更后鲁穆认定周允文的侄子在说谎,妾之子是周允文的儿子,于是将周允文的家产全部判给了周允文和其妾所生的儿子。
上述两起亲子鉴定案,前者是根据小孩换牙的生理年龄,后者凭的则是面貌长相,判断、鉴定的依据均来源于生理、生活常识,可以视之为“常理法”亲子鉴定。面相、口音、年龄、走姿势等,都是常理法亲子鉴定的重要条件。
如元史・干文传传记载的“验乳知儿”案,依孩子吃不吃妈妈的奶来鉴定母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但与亲情法一样,常理法的局限性同样显而易见,靠法官的个人智慧来断案难免过于主观,仅通过看面相来以貌断案,人为操纵的空间很大。
手段三“合血法”―从血液的凝合程度鉴定血缘关系
在古代进行亲子鉴定的手段中,有的显得更为神奇。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里所记的一则亲子鉴定案,便很有“故事性”。山西有个商人外出做生意,家产托弟弟照管。外出期间,他娶了个媳妇,生了一个儿子。
十多年后,媳妇故,商人遂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商人的弟弟怕哥哥索讨家产,谎称这孩子是哥哥抱养的,不能继承父亲的家产。主审的县令遂在审理现场作亲子鉴定:将商人和他儿子的血,同时滴入清水中,父子俩的血很快凝合到了一起。县令鉴定很快出来:商人之子系其亲生子。
商人的弟弟不相信“滴血”这一套。回家后亲自试验,将自己和儿子的血滴入水中,却不相凝合。这一来,商人的弟弟找到了反驳的理由,诉称县令所用亲子鉴定手段没道理,不足为凭。接下来更戏剧化了。
乡人听说弟弟父子的血不凝合,便在背后议论儿子非其亲生,是其老婆与某人私通所孕。商人的弟弟见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遂起了疑心,追查起老婆和奸夫,结果真的查出了老婆让自己戴绿帽子的事实。
县令所用的亲子鉴定手段,在古代叫“合血法”。在亲情、常理均无法判决的情况下,便会“合血”。合血法又叫“滴血法”,俗称“滴血亲”。其原理是:如果两人有血缘关系,将手同时刺破,血滴入清水中,血即合一,否则不合。合血法更晚在东汉时即已在和民间亲子鉴定中使用。
现代已发现,人类血型分A、B、AB、O等类型,利用血型确实可以部分实现亲子鉴定,可以说合血法是国内古代的“DNA鉴定技术”,尽管有些“原始”,但比欧美要早得多。不过,合血法也非完全科学。事实上,任何人的血滴到一起,不久即凝合为一。
其实,古人也已认识这一问题,清黄六鸿在康熙三十三年编著的福惠全书中即称:“滴血之事,未可尽信”。纪晓岚记述此故事时亦称“官故愦愦”,直指其昏庸糊涂。
上述三种亲子鉴定手段,基本上是在活人之间进行的。如果一方已死亡,如何做亲子鉴定?
手段四“滴骨法”―观察骨头沁血情况寻亲
三国时期的史学家谢承在其所撰的会稽先贤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名叫陈业的人,哥哥渡海死了,陈业前去认尸。但一起死的有五六十人,腐烂不堪,从外貌、体态上已无法辨认。陈业于是割臂流血,洒于骨上,观察其反应。其中有一具尸骨,在陈业的`血滴上后,很快沁入骨内,其余皆流出。陈业据此认定,这具尸骸就是他哥哥的。
南朝时,这种靠观察骨头吸收血液情况作亲子鉴定的方法已很流行,更著名的一起是“豫章王萧综认爹”案。据梁书・豫章王萧综传记载,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吴淑媛十分美貌,齐朝灭亡后,梁武帝萧衍占她为己有,收入后宫。
吴淑媛七个月生下了儿子,名唤萧综,宫内议论这孩子的亲生父亲不是萧衍,而是萧宝卷。萧综长大后也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世,相信民间所谓“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的说法,偷偷挖开东昏侯的坟墓,扒出骸骨,将自己的血滴到骨头上,血很快沁入骨中。
为确证民间亲情秘法的可靠性,萧综用自己刚出生不久的次子做试验,把孩子悄悄弄死后,派人埋葬起来,之后再派人挖出孩子骨头来,将自己的血滴入头骨,果然仍能沁入。至此萧综确认生父是萧宝卷。
“滴骨法”俗称“滴骨亲”,在古代名著洗冤录中有详细的介绍,并作为一种“科学手段”,写进古代工作手册:“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
滴骨法实乃滴血法的一种。更初主要是用来对付有意错认、申领尸骨,诈死者家产继承权者。与滴血法一样,仅凭血是否能沁入骨内也是不科学的。现代试验发现,如果骨膜已朽,不论何人的血,滴上均能沁入;反之,如果骨膜未朽,即使是亲人的血滴上,也无法被吸收。
其实,古人也早已观察到这一漏洞容易被不法之徒钻空子。清冯晟谈屑中有一则“换棺”故事,说的就是欲霸占岳父家产的女婿采取“易尸”手段,破坏滴骨法鉴定。
古代如何鉴定亲子2
①电视剧里常“科普”的方法――滴血认亲
喜欢看古装剧的人都知道,如果丈夫怀疑妻子红杏出墙,想要验证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更常用的方法就是“滴血认亲”,也叫“合血法”,这个是电视剧里更常“科普”的方式。古人们认为,血浓于水,流的血也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是亲父子那么就不怕进行“合血”,也即两人同时刺破手指,把血滴入清水中,如果能融合在一起,那就是亲生父子,如果不能融合子在一起,就说明非亲生。这个方法,古人是非常认同的,所以在东汉时就在和民间亲子鉴定中广泛使用。
但其实,根据血型原理,同血型的血会相融在一起,但血型相同跟是否为亲生没有必然关系。而且,当血滴进清水中,血红细胞会吸水膨胀,然后又破成碎片,碎片会浮起来。而其他血型的血滴入,也同样如此。这样看起来就是融合了,其实丝毫不准,很坑人。
②用于死后纷争的验证法――滴骨认亲
记得之前看洗冤录,里面有滴骨认亲的方法。就是父亲已经去世,为了证明这个孩子是亲生的,就会把他的血滴在亡父的骨头上,如果血渗进骨头中,测说明是亲生的,如果不能渗进骨头中,则说明不是亲生。
这种方法,古代也有明文记载,但是其原理跟滴血认亲差不多,都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③采用偏激方法,激发母爱――“诈”出真相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利用“心理战”。就比如,两个母亲争夺孩子,判官说:“你们抢吧,谁抢赢孩子就是谁的。”但是,在抢的过程中,孩子会受伤,亲生母亲就会心疼,干脆不抢了,输给母亲。判官根据反应,“诈”出于母爱心疼孩子的人,就是亲生母亲。
而男人验证是否被“戴绿帽”,也会使诈,就比如说,不说出真相就毒打或杀了孩子,然后看母亲的更终反应,来判断孩子是否为自己亲生。
不得不说,在科学有限的古代,能想出这些“亲子鉴定”的高招,不管准不准,但在当时都是让人啧啧称奇的事。
古代如何鉴定亲子3
一种叫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
另一种叫合血法,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滴血认亲”源于“滴骨认亲”,即以血滴于他人骨上,血渗入骨中则为父子或母子,不渗则非。梁武帝的次子萧综是妃子淑媛所生,而淑媛原先为东昏侯萧宝卷之妃,得幸于武帝后,仅7个月就生下萧综,因而“宫中多疑之”,淑媛因此失宠。萧综年稍长后也听说“滴骨认亲”之事,就私自挖掘东昏侯的陵墓,刨出尸骨,滴血试验,结果证明他果真是萧宝卷的儿子。明代以后,“滴骨认亲”发展为“滴血认亲”。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一个山西商人,将其家产托其弟照管,自己长期经商于外,后来在外娶妇生一子,年后携子而归,弟弟怀疑是他姓之子,于是兄弟相争,当地官员即以滴血之法,判明确系其兄亲生。纪晓岚曾就此事向有经验的老吏请教。老吏说,“滴血认亲”并不足信,冬天将容器放置在雪上,或者夏天用盐、醋擦拭容器,则所滴之血入容器即凝,虽属骨肉至亲,二者的血也不会融合。此外,还有从伦理、亲情角度进行亲子鉴定的方法,或者面相、口音、年龄、走姿势等常理进行亲子鉴定。
【古代如何鉴定亲子】相关文章:
1、滴血认亲 我国古代的亲子鉴定 是指应用医学和人类学的方法检测遗传标记, 并依据遗传 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被检者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子关 系所作的科学判定。现代的亲子鉴定更常采用的和比较准确 的方法,是血型鉴定和 DNA基因鉴定,肯定生物学亲子关系 的准确率在 99.99%以上,否定生物学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则更 高,几近 100%。 亲子鉴定在我国自古有之, 古人就有“滴血验亲”的 说法,如将血滴入死者的骸骨中,如果血很快渗入骸骨中, 那就是一家人,又如将血滴在水盆之中,以血是否相融来认 定亲子关系。 其实这只是一种不科学的、 极粗糙的鉴别方法, 肯定的准确率只有 60%左右,否定的准确率稍高一
2、些。 史书上记载的滴血认亲的事例更早见于三国, 主要是 滴骨法滴血入骨。 国时代 (220-280 年) 谢承著会稽 先贤传中记录了一个叫陈业的男子,其兄渡海殒命,同船 死了五六十人,尸身消烂不可辨,陈业仰天泣曰“吾闻亲者 血气相通”于是滴骨,血立即沁入。其他家属也效法,都找 到了自己的亲人, 于是上人人恸哭, 悲声震天。南史 中记载了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 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选到宫中,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宫中都怀疑 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自己也怀疑,就去盗掘东昏候 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
3、 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 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 ;于是 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 候服丧三年。到了宋代,著名学家宋慈将这种滴骨验亲 法收入洗冤集录 中,另外还介绍了活人之间的亲权鉴定, 谓:“亲子兄弟,或自幼分离,欲相识认,难辨真伪,令各 刺出血,滴一器之内,真则共凝为一,否则不凝也”,此即 合血法。 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就曾有这样的剧情,玉娘 的丈夫被人杀死。宋慈查出真相,玉娘的父亲和魁就是元凶, 原来和魁并不是玉娘的亲生父亲。在公堂上,宋慈找来玉娘 亲生父亲的骸骨,以滴骨法检验。玉娘刺破手指, 指血很快
5、方法,因受 时代条件的限制,未能进一步作科学研究,但其大胆设想在 亲子鉴定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现代血清学和遗传学的萌 芽,是亲子鉴定的先声。 00年Landsteiner 发现了 ABO血型,血型血清学遗 传规律为亲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仅ABO血型远不能达 到亲子鉴定的要求。之后随着红细胞其它血型的发现,准确 率也随之提高。自从发现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及DNA 才实现了亲子鉴定技术的飞跃。我国从 80 年代开始将白细 胞(HLA)分型用于亲权鉴定,大大提高了否定父权的机率, 联合测定红细胞血型,亲权否定的机率可达 97、 21% ;再联 合检测几种血清型与红细胞酶型,可达 9
6、8、 95% 。 85年,英国遗传学家Jeefreys建立DNA指纹技术, 不但大大地提高了否定亲权的机率,而且还可以肯定父权, 使得父权鉴定由否定走向了肯定。由于基因组中的 VNTR位 点的高度多态性特征,极大地提高了认定和排除亲权关系的 概率,而且从遗传物质 DNA分子自身的个体特征来分析判断 亲子关系,不受基因表达异常的干扰,实现了亲权鉴定 技术的飞跃,使亲子鉴定由原来的只能否定或不能排除进入 肯定的坦途。DNA分型鉴定亲权关系还可用于,早孕期 胎儿等的亲子鉴定。早孕期 (6 一 8 周)活检取绒毛术的建立 及DNA分析认定父权的发展,对那些在被性攻击后怀孕的已 婚妇女具有重
7、要意义,以便决定受孕胎儿的存留问题,开拓 了亲子鉴定的应用领域。 对俄国末代沙皇家庭成员尸骨的确定可称为是现代 血缘关系鉴定中的更著名的案例之一。末代沙皇一家在 70 多年前被杀,并与随从人员一起掩埋。 92 年,英国科 学家对开挖出的被怀疑为沙皇家属等的一堆尸骨进行了 DNA 检测分型:其中成人尸骨身源的确定即利用了沙皇及皇后现 存亲属的一些伴性遗传标记,孩子尸骨身源的确定增加了常 染色体上的DNA遗传标记的检测分型。结果,确定了这些尸 骨中的五具分别为末代沙皇、皇后和他们的 3 个孩子。随着 科技的发展,一些掩埋更久远的尸骨,同样也可能作为血缘 关系鉴定的检材。 安康生物科技 上海亲子鉴定 上海 DNA 亲子鉴定 。- 亲子鉴定 。dn
戏剧舞台,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着纷纷繁繁的大千世界,照映出熙熙攘攘的人类众生相。
晋商和晋剧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都生长在三晋这方黄土地上,都蕴含着浓郁的山西人文精神。山西商人都爱看梆子戏,一因这是他们从小听惯的乡音乡韵晋腔晋调,二因他们常年经商在外,听听家乡音看看家乡戏,聊以排解思亲想家之情。为了更受到商人们的欢迎,获得更高票房价值,艺人们编演了许多反映商人生活的剧目。这些剧目有的直接取材于身边的真人真事,有的改编自话本小说,有的源自古代商人的传说故事,有的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而来。在剧目中出现的商人形象,有大商掌柜,有小本生意人,有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有自产自销的小商贩。有的是戏里的主角,有的只是一个小小配角。但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个个千姿百态,生动鲜活。舞台上就像一幅活动着的晋商“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展示了商人们的立体生活画卷,勾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商人肖像。当然,在这些剧目的创作过程中,编演者要按照艺术规律“无情不感人,无理不服人,无技不惊人,无趣不悦人”,以及“以唱抒情、以念达意、以做传神、以打显真”的唱做念打必有元素,戏中的故事要比真实的晋商生活更奇巧、更夸张、更典型。尽管如此,这些在舞台上活起来的商人和他们的生活写真,也为我们研究晋商打开了一个新的资料库,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
晋剧已有200余年历史,上演的剧目约有千部之多,其中究竟有多少反映晋商生活的戏,由于笔者能力和占有资料所限,还难以说清。现仅从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中择选几部,供研究者参考。
至诚至义的当铺掌柜
“诚实守信,利以义制”这是晋商称雄商界500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晋剧串龙珠中的当铺掌柜就是这样一个恪守传统美德的商人。
元末明初,义士侯伯卿为救好友郭广清出狱,将祖传宝物串龙珠送往康茂财当铺典当。康掌柜当即付白银500两,并开据当票。不料侯伯卿救友心切,将当票丢落在衙堂门口,恰被总兵完彦龙之子拾得。完彦龙欲霸占串龙珠,诬陷侯伯卿为盗贼,逮捕入狱。康茂财闻讯后,挺身而出,闯进衙堂为侯伯卿作证,证明串龙珠实属侯家宝物。权高势重的完彦龙为毁证灭口,也把康茂财关进大牢。康茂财在狱中不屈不挠,坚守诚信,拼死也要为客户作证。危难时刻,义军花云人马来到,击败完彦龙,解救出康茂财等人,串龙珠也物归原主。从此,康茂财成为典当行业的典范。为传承他至诚至义的品德,街上的当铺幌子,都由原来门上的一个“当”字,改为“茂财”两个大字,店前高杆上还挂了一条横置的龙形,下面再挂一串铜钱或珠子,代表“串龙珠”之意。至今,在一些老当铺门前,仍可看到高挂着的“串龙珠”幌子。
串龙珠,是晋剧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尤其须生泰斗丁果仙饰演的康茂财,更让观众百看不厌.
善良诚实的作坊老板
根据晚清小说改编的戏曲剧本太原奇案,讲述了两户太原小作坊老板的故事。一户为桥头街豆腐坊莫老实父女,一户为开肉铺的吴一刀夫妇。他们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但莫老实却因热心助人引来杀身大祸,吴家出于自卫成了杀人犯。戏文说的是太原有个王财主,为攀高结贵将长女嫁给垂死人冲喜,使女儿成了寡妇;又因嫌贫爱富,硬要拆散次女的美满婚姻。次女与未婚夫连夜逃婚,被善良的豆腐坊莫老板收留,并卸下磨豆腐的毛驴借他们外逃。长女与情人定慧幽会败露,定慧男扮女装也逃进豆腐坊。莫老实识破真相,将自家男衫换给定慧让其快逃。不料定慧过吴一刀肉铺,见女老板年轻貌美,欲行不轨。情急之下,吴一刀为救妻子,一刀下去定慧死亡。太原知县见死者身穿莫老实衣衫,又在豆腐坊搜出定慧所穿贵重女装,断定莫家图财害命,逮捕入狱。恰在此时,王家次女未婚夫也来豆腐坊还驴,结果一并抓捕。知县急于破案,严刑逼供莫老实父女和王家次女未婚夫。逃往晋祠避难的肉铺老板吴一刀闻讯后于心不忍,觉得不能因自己之过害死三条人命。在见证人香玉劝说下,吴一刀挺身自首,平了冤狱,莫老板等无罪释放。吴一刀因是自卫误伤,且能坦诚自首,也从轻处理。太原知县自责断案草率,主动拿出俸银百两让莫家疗伤治。
上世纪80年代,太原奇案由太原豫剧团演出时,太原人倍感亲切,红极一时。
宁折不弯的卖油郎
晋剧九件衣,是广大百姓百看不厌的优秀传统戏。上百年间,先后由盖天红、丁果仙、程玉英、花艳君等名家代代传承久演不衰,成为艺人们的看家戏、吃饭戏。
山西商人之所以誉满天下、生意日隆,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能用儒家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来完善自己,讲究“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十分看重个人的名份和气节。九件衣中讲述的就是一个卖油的商人和他的未婚妻,坚持真理宁折不弯,以死抗争恶势力的悲壮故事。
卖油郎钱玉林生意亏本,难以继续经营,未婚妻蒋巧云闻讯后,偷偷送来九件嫁衣,让钱玉林典当,用典当银两继续卖油。不料邻村恶豪乔武举家被盗,也丢了许多衣物。乔武举见卖油郎在当铺典当嫁衣,怀疑是他盗了自家的衣物,告到衙堂。趋炎附势的县太爷严刑逼供,卖油郎咬定嫁衣为未婚妻所赠。乔武举暗中行贿,县太爷再施酷刑,卖油郎硬死不说话,一头撞死在衙堂柱上。蒋巧云惊闻卖油郎遭到诬陷,不惜待嫁女抛头露面,赶往县衙与乔武举对质。她问乔家衣上的纽扣几针几线缝成?乔回答不出。她说自己的嫁衣每个衣扣都用九针九线缝成,让县太爷当堂验证。衙役把九件衣扣一一验过,果然都是九针九线。真相大白,武举诬陷好人收监问罪,卖油郎无故蒙冤,平反昭雪。烈性的蒋巧云见未婚夫屈死大堂,也当场掏出剪刀愤然自杀。
自由择婿的女店主
明代末年,太原有个“悦来”茶馆,由民女彩霞和她母亲共同经营。彩霞女大当嫁,便取出一把祖传大铁弓,悬于茶馆内,贴出告示称,谁若拉开大铁弓,彩霞便选他为婿。
开茶馆的老板,要公开选女婿,这在当时的井百姓中真是一件罕事。一时间,太原街头巷议,引得许多青年纷纷前来应招。晋阳总兵之子史伦闻讯后也来到茶馆,他见彩霞年轻貌美,便摘下铁弓想当乘龙快婿。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阔家公子,哪能拉开百斤大弓?史伦却依仗权势硬逼彩霞嫁他。彩霞平时练得一身功夫,她一阵拳打脚踢将阔公子轰出茶馆。史伦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日,民间侠士匡忠前来拉弓应招。不仅铁弓拉开,一身绝技硬功也让彩霞一见钟情。二人正待成婚,史伦由妒生恨竟告匡忠为龙山造反头目,由总兵府抓捕发配边关受刑。彩霞为拯救夫婿,卖掉茶馆,女扮男装,投奔龙山农民起义军。在匡忠好友的协助下,起义军击败史伦父子,彩霞夫妻终于团圆。
此剧名铁弓缘,又名英杰烈,先后由晋剧名旦刘少云、高翠英等主演。上世纪60年代,云南省京剧院还曾拍成同名电影。
真诚换真情的小货郎
明仁宗年间,贫家子弟小贵走街串巷卖梨为生。小贵做生意诚实厚道,从不缺斤短两,有时还赔钱让利,加上人又生得端庄俊雅,举止落落大方,所以很受顾客喜爱。
一天,右丞相杜美之子看上了左丞相秦参的姑娘,托媒前来提亲。秦参听说杜美之子又丑又蠢,但碍于情面不敢拒婚,便提出先相亲后成婚的缓兵之计。杜府一老家人认识卖梨小贵,便支招让小贵先代杜公子相亲,待定亲之后再让杜公子娶亲。杜丞相让老家人去找卖梨小贵,说代相亲后有重金酬谢。小贵认为做人要以诚实为本,不能冒名顶替。老家人说一个小小商贩怎敢得罪丞相大人,小心受牢狱之苦。小货郎不敢再拒绝,只得冒充杜公子前往秦府。秦大人一眼识破象,让小贵说出实情。小贵老老实实地讲出自己的身世和代相亲的原委。秦大人见小贵诚实厚道正直善良,又长得一表人才,便不顾小货郎的出身卑贱,将计就计,真把宝贝女儿嫁给了他。此事让杜美大丢脸面,儿子也丑名远扬,他恼羞成怒,寻个理由,上书朝廷,将年迈的秦参发配出征边关。小货郎与小姐完婚后,随岳父一同出征,鞍前马后侍奉,出生入死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得胜还朝后,皇帝封小货郎为大将军。
此剧名小贵卖梨,是梆子戏中的传统剧目。
贩马商的再婚之痛
许多山西商人,背井离乡,别妻舍子,常年在外打拼,给自己和家人酿成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晋剧贩马记就是这样一出戏。
贩马商人李奇,常年往四川贩马。留守在家中的妻子不幸逝,留下一双子女保童、桂枝无人抚养,李奇只得临时归来娶陶氏为续妻。陶氏新婚,难守空房,便与田旺勾搭,二人欲独霸家产,遂百般虐待前妻子女。保童逃出后为渔民收养,桂枝流落为客商义女。李奇贩马归来,不见子女,拷问丫鬟。丫鬟惧怕陶氏,不敢说出实情,自缢而死。陶氏与田旺诬告李奇逼奸丫鬟致死,李被捕入狱,屈打成招。
李奇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保童科举高中,桂枝嫁与巡使。一日,桂枝随夫到任,夜间闻听狱中悲哭,方知父亲蒙冤下狱。桂枝求丈夫帮她写状,投诉巡抚衙堂。原来新任巡抚大人正是桂枝失落多年的胞弟保童。李奇终于平反昭雪,与子女重新团聚。
贩马记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除了经常上演全本戏外,还演出其中的折子戏女写状。历代晋剧名人三儿生、奴子生、马福仙、筱桂桃、冀美莲、刘仙玲等都曾担当主演。
亲子鉴定酿成的粮商悲剧
晋剧三滴血是上世纪50年代红极一时的优秀传统剧目,由晋剧名家张美琴、梁小云、花艳君、任玉玲等主演。说的是山西商人周仁瑞在陕西经营粮食生意,天长日久娶妻生子。后因陕西大旱,生意亏损,妻子也不幸身亡。周掌柜无奈只得携子回到山西故里。不料其弟周仁祥怀疑仁瑞在陕西收养外姓之子,专门回来谋占家产。周仁祥不念手足情谊,将胞兄一纸告到官府。
县官愚昧昏庸,竟想出亲子鉴定的怪招。他让周掌柜与其子割破手指,各在水盆中滴三滴血,血能相溶一起,即为亲子,否则,为冒。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荒诞鉴定,自然得不出正确。结果活活拆散了周仁瑞父子,酿成家庭悲剧。后来周仁瑞之子流落他乡努力读书,科举高中,父子方才团圆。
一念之差 屈死皮货商
传统戏苏三起解,又名玉堂春三堂会审,是家喻户晓的优秀剧目。戏文就是发生在山西的真事。
明安康年间,洪洞商人沈洪常年在外做皮货买卖。那年,生意顺手,赚下巨额银两。沈洪携资回家探亲。经北京城时,有朋友相约到玉堂春妓院消遣。妓院老鸨见沈洪腰缠万贯,是个有钱的主儿,便想把拒不接客的妓女苏三高价卖他。沈洪见苏三清纯美丽,又是大同老乡,顿生爱怜之情,便不惜巨资为苏三赎身,带往洪洞老家,准备征得家人同意后,收苏三为偏房。
沈妻皮氏常年独守空房难耐寂寞,与邻居赵昂私通。皮氏见丈夫带苏三回来,又气又妒,向赵昂诉苦,赵昂图谋沈洪资财,撺掇皮氏害死苏三。皮氏汤面中下了砒霜端给苏三,不料沈洪夺碗先食,刹时中毒身亡。皮氏与赵昂诬告苏三害死前夫。一个异地他乡的弱女子,举目无亲,孤独无助,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苏三初恋情人南京公子王景隆,科考高中,出任八府巡按,来到山西巡视。王公子惊闻苏三犯罪,速调苏三起解,来太原受审。三堂会审后,案情大白,皮氏、赵昂伏法,苏三与王公子成婚。
可叹皮货商沈洪,因一时思虑不周,酿出家庭大祸,自己也作了屈死的冤魂。
在外商人的家中悲喜剧
山西商人张保童,在南京经商三年未归,妻子翠平往娘家寄住。一日,保童归来,为试妻子是否贞洁,乔装客商住岳父旅店,并出十两银子雇陪床女。岳父爱财如命,逼翠平陪床。夜间,夫妻相识。保童怒责翠平,翠平羞愧自缢。
翠平死后,其父怕遭人告发,连夜将女儿埋葬。幸好翠平尸骨未寒被盗墓人救下。后又被义士程人美收为义女。保童冤枉了妻子,后悔莫及,也离家出走,在巨商付掌柜家打理生意。
一日,付老板庆寿,程人美前往祝贺,他见保童年轻有为精明干练,便为义女翠平择为夫婿。付老板为保童隆重举办婚礼,保童却郁郁寡欢不忘前妻。翠平虽凤冠霞披又做新娘,心里仍思念着保童。洞房之夜,一对新人喜出望外,原来新人是旧人!夫妻尽释前嫌,喜泪纵横。
此剧名不解缘,取材于纪晓岚阅微草堂,是一出生旦净丑的唱、做硬功戏,中梆子、蒲剧都常常演出。
改邪归正的卖布郎
晚清时期,张琏与妻子经营一间织布作坊。妻子管理织布,张琏负责营销。张琏生性懒散,且有好赌恶习。一日卖布归来,顺到赌局赌了一把,输了大把银子。怕老婆责难,张琏谎说生意不顺所以迟迟归来。老婆见他一脸沮丧又夜半三更,没和他清账,让早睡早起明天赶集卖布。
张琏一夜谋划如何赢回银子,误了早上赶集。他廉价卖了布匹,又偷偷去了赌局。不但没能赢回银子,反而全部输光赌净。老婆得知真情后,勃然大怒,罚他一夜跪地顶灯。妻子给他细讲了本分做人、勤奋经商的道理。张琏一夜顶灯思过,幡然悔悟,从此改邪归正,成了正经生意人。
张琏卖布是一出夫妻打闹的传统小喜剧,丑角和小旦都有绝活表演。
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小商人
晚清年间,民女巧二娘开一间织布小作坊。除织布卖布外,也以布换棉花。二娘心灵手巧,织的一手好布,但做生意不讲商德,经常缺寸少分,占顾客便宜,所以口碑不大好,生意也比较萧条。
这天,二娘背着布匹转了一上午,也没遇到买主,便想以布换棉花,回去纺成线再织成布一样赚钱。二娘正在街头吆喝着“换花来!换花来!”迎面正好来了位以花换布的商人,商人早听说二娘好占顾客便宜,便与她讨价还价。二娘乘换布商不注意,偷拿了人家一卷棉花塞进了自己内衣里。换布商早已觑见,便索要棉花,二娘死活不承认,二人吵闹起来。邻居张老伯上前劝架,并指责二娘忘了“商德大于利,信誉高过天”的经商道德,二娘不服,又吵又闹。换布商要让她解衣验证,张老伯说人正不怕影子斜,既然没拿人家的就解衣证明。二娘无奈,只好从裤子里掏出了那卷棉花,惹得街民一场大笑。一个年轻妇女,当众解裤大丢面子。二娘又羞又悔,决心以后要诚实经商,再不贪小利吃大亏了。
晋剧传统戏换花,是一出“耍耍戏”,名艺人毛儿旦在剧中的唱段,至今仍有戏迷传唱,刘芝兰的精彩表演也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太原商人的浪漫情怀
晋剧传统戏龙凤帕(又名玉环记),反映了一位太原青年商人的浪漫情怀。
天保闲暇无事,往王家花园散步。忽见一美貌少女正在花前树下读书,他咳嗽一声,上前搭讪。少女是王掌柜的二姑娘名凤鸾。凤鸾见天保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莞尔一笑,与他攀谈起来。一对青年一见钟情,互诉爱慕之心。临别时,天保赠凤鸾定情之物玉环,凤鸾也赠天保龙凤帕。
不料此情此景,让王老板之弟恶棍王熊窥见。王熊心怀叵测,夜入杀奸,却误将王家大姑娘凤佼夫妇杀死。王熊恶人先告状,诬陷周天保夜入闺房,图财害命。奉城县官凭借龙凤帕为证,逮捕天保打入死牢。
噩耗传至太原,天保之妹周秀英赶往奉城鸣冤告状。恰逢陕甘总督林则徐领兵过境,周秀英拦马喊冤。林大人亲自坐堂审理此案。凶手王熊伏法,周天保平反昭雪。林则徐成人之美,亲自主持太原商人与王家姑娘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剧为晋剧保留剧目,曾由秦腔等多个剧种移植演出。
以上关于“古代亲子鉴定真相小说”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